top of page
Search

海哭的聲音 台灣海洋環境的悲歌

  • Writer: Metiswang
    Metiswang
  • Dec 25, 2017
  • 3 min read

童年記憶中在海邊笑鬧逐浪的場景歷歷在目,然而近年來除收費管理的觀光海水浴場,乾淨的海洋環境難得一見。照片裡的小女孩坐在福隆沙灘的最外圍玩沙,再往前幾步,海洋垃圾遍地可見。



數字說出恐怖事實

國家地理及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統計資料顯示,國際淨灘期間撿拾到的塑膠瓶,堆疊高度高達8.4座台北101大樓;免洗餐具的數量,以每人三餐來計算,可用上將近三十年。除因受潮流和季風影響,台灣成為東亞與南亞地帶的海廢攔截網的先天因素外,其中更有80%的海洋垃圾為自身產出,從陸地進入海洋。


2016年海廢數據顯示,塑膠材質廢物占整體90%以上,用途方面以飲食包裝(78.2%)及漁業行為(11.1%)為主。台北、桃園、新竹地區都市人口密集度高,外食族群多,對一次性塑膠製品高度依賴。而台中、雲林、嘉義、高雄的漁業水產養殖發達,針對漁業用具的回收卻效益不彰。

吳先生淨灘經驗談

吳先生平時關注海洋環境議題,雖然非為新北市貢寮區在地人,但已兩次至福隆海邊淨灘。吳先生手裡拿著從沙灘垃圾堆中找到的便利商店塑膠袋,裡面裝的皆是使用過的寶特瓶。吳先生表示,用不著十分鐘的時間,就足以把垃圾袋裝滿。


吳先生談起自身淨灘經驗,將寶特瓶拾起後須把瓶蓋打開、將瓶內液體倒出、用腳踩扁,以節省垃圾袋空間。而淨灘時他都會撿拾同一種類垃圾(如不可回收、保麗龍、瓶罐類),便於後續垃圾處理分類。隨著冬季將至東北季風吹拂,福隆地區海洋垃圾的數量將比夏天更多,吳先生希望每個人都具備更強烈的環保意識,從垃圾減量著手,改變海洋環境。

▲貢寮沙灘垃圾聚集


如何改變現狀

政府-執行源頭減量


政府得朝蒐集數據、制定及執行政策方面著手。官學合作,政府提供學者資金,進行定期海洋監控,分析並公開數據,以建立更完善的海洋環境資料庫,並提供政策制定之基礎。而環保署根據廢棄物清理法:「物品或其包裝、容器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,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公告禁用或限制製造、輸入、販賣、使用。」而推動的塑膠製品減量政策,應加強宣導落實,同時透明化已處分的違法案件作為企業與民眾的警示。


組織-重視環保議題


非營利組織,例如rethink重新思考facebook粉絲專頁,提倡「生而為人,環保是義務」,發起環保行動,至今已累積超過32噸海洋垃圾。第二部門,企業應擔負社會責任,主動與環保團體合作,例如麒麟啤酒X RE-THINK 舉辦護海三部曲,同時提升企業形象。而媒體,更需要提供專業與平台,宣導政策並紀錄事實,如聯合報製作「海洋危機專題」,運用文字及影音多媒體為環境貢獻心力。


個人-參與末端行動


身為海洋民族,我們皆具備親海愛海之精神,除了配合政策塑膠減量,也可以身體力行淨灘。今年10月14日桃園市政府舉辦許厝國家級濕地淨灘活動,參與活動的黃俊雄先生觀察到當天主要撿拾到的垃圾為塑膠碎片、保麗龍、碎玻璃、棄繩。黃先生有四次參與淨灘活動的經驗,認為淨灘又熱鬧、又對於環境保護與宣導相當有助益,還能寓教於樂。因此希望主辦單位能擴大宣傳活動,讓大家攜家帶眷來守護環境。


另外現今數位媒介多元的世代,個人身為自媒體,也有傳播守護海洋環境議題的能力。愛海小旅行網站提供明信片模板,讓民眾將淨灘心得與感動化成明信片樣式上傳到臉書,呼朋引伴一起守護海洋。


譜一曲海洋的優美樂章


想堆砌一座沙城堡,能就地取材的原料不再是多彩的貝殼,而是海浪沖上岸數不盡的垃圾。盼政府、組織、與每個個體,能聽見海洋的悲鳴,透過付出實際行動,將海洋乾淨清澈面貌存續給下一代,譜一曲海洋優美的樂章。



 
 
 

Comentarios


© 2023 by The Artifact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